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学院全体教师集中收看阅兵仪式
学院师生高度关注大会召开,提前布置、精心安排,在信息楼设置多个集中收看会场,组织全院师生以党支部、团支部、宿舍、实验室等为单位观看现场直播。

组织团学骨干、各学生党支部、团员代表进行集中收看

全国第四批样板党支部博一支部集中观看并研讨


2025级本研新生开展开学第一课并集中收看阅兵仪式



学生在宿舍、实验室等收看阅兵仪式
师生们被受阅官兵昂扬的精神风貌深深感染,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感到振奋。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
学院党委书记朱荆萨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振聋发聩,意义深远。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世界贡献;深刻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书记的讲话,饱含深邃的历史眼光,宏大的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战略考量,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注入了强大信心和无穷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党委将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时代使命的高科技领军人才,加快建成“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在国际有重要影响的自动化学院”,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院院长曹卫华谈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用血与火铸就的历史丰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进的斗争精神。这场盛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受阅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深刻诠释了我国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担当。自动化学院作为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排头兵”,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技创新互相支撑、联动发展,谱写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驱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院党委副书记杜育谈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赓续红色血脉,利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大家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自动控制系党支部书记方支剑谈到,观看纪念大会,让我心潮澎湃。抗战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其胜利离不开科学的策略与坚定的执行。这深刻启迪我们自动控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立足专业,潜心攻关,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系统的自主可控与智能水平,以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专业力量。
智能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杜胜谈到,观看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内心充满自豪与震撼。整齐的队列、先进的装备,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的作战体系,集中展现了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令人倍感振奋。未来我将把这份震撼与自豪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前行动力,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科研选题与强国实践紧密结合,加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将前沿理论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锻造强大的国家科技力量贡献我们的智慧与担当。
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党支部书记刘小波谈到, 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将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实验教学全过程,同时紧跟科技前沿,将阅兵中展现的尖端技术案例引入课堂和实验室,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勇攀高峰的创新热情,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学院团委书记孙静谈到,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让人心潮澎湃,深受感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丰碑,展现了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作为团委书记,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爱国情怀融入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中,以智慧和实干担当起强国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四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博一支部书记蒋光辉谈到,当国歌奏响、战机编队掠过天安门上空的那一刻,深切感受到历史并未远去,科技的火炬与民族的复兴正在我们手中传递。 博一支部成立之初,曾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军队能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越打越强?答案正是“支部建在连上”。抗战时期,连级单位建立党组织,班排成立党小组,把党的意志转化为每一名战士的自觉行动;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把“支部建在实验室、建在课题组、建在重大科研平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博一支部将继续以“党建链”串起“创新链”,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广阔天空继续飞翔。
学生团委副书记雷晨谈到,此次阅兵还展示了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不仅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实后盾,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重要支撑。从战机到导弹,从坦克到装甲车,每一件武器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作为一名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王祎漫谈到,当新型主战坦克、隐形战机、远程导弹等先进装备以排山倒海之势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磅礴气势和自主创新的辉煌成就。每一件装备都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深感责任重大。铭记历史,不负韶华,要继承先辈们的抗战精神,发扬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用科技之光照亮民族未来的星辰大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5级硕士生卢卫家谈到,时隔多年再次观看阅兵式使我心潮澎湃,铿锵步伐与大国重器,不仅彰显强国强军成就,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心血的凝聚,相比十年前观看时的懵懂无知,眼角隐隐有眼泪落下。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享有的学术自由与科研环境,源于祖国的强大保障,而这份强大的保障离不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这时刻激励着我将个人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以专业知识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用科技力量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23G251班吴仪谈到,当一个个威武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当一辆辆披坚执锐的战车组成钢铁洪流,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骄傲与自豪!作为一名刚刚迈入大学的新生,这场阅兵对我而言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看到的不仅是国威与军威,更看到了无数科技力量的集中展现,这份震撼与自豪,已然化为我前行的动力。我将珍惜大学时光,夯实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科创实践,将个人的学业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图之中,希望未来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科技创新和国防现代化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