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4月10日(星期五)上午9:30
报告地点:信息楼3楼学术报告厅
第一位报告人:俞立,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切换系统处理方法(9:30)
内容简介: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时延和丢包问题,介绍基于切换系统处理方法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问题,通过分析时延和丢包特性,用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切换系统来描述网络化系统,利用各子系统上的驻留时间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等性能,不仅给出了系统稳定的定性条件,而且建立了时延和丢包各特征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
作者简历:俞立,毕业于南开大学控制理论专业,获学士学位,后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留学,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3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0余篇,论著被同行他引5000余次,其中SCI他引15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网络化控制、鲁棒控制、机器人等。
第二位报告人:李少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系统的结构建模与分布式控制(10:00)
内容简介: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结构与控制算法,工业过程系统的控制从最初的仪表到计算机,再到现在由网络把系统的每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大系统的分布式控制模式,在系统控制模式逐渐由过去的集中式控制转变为网络信息模式下分布式系统的控制。大型流程工业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控制算法应适应这一技术模式的转变,包括:复杂流程工业 过程网络模型的建立;系统控制结构设计;系统分散/分布式控制器设计。讨论相应的控制协调策略(递阶分布框架下)及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问题。
作者简历: 李少远,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任教。研究方向为自适应预测控制、满意优化控制和生产全过程系统的优化控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要成果获得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0年获得杨嘉墀科技奖二等奖。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过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等职,曾任第四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IPC秘书长,2009 IEEE CDC-CCC会议的Organization Chair,担任三个国际杂志以及《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等杂志的编委。
第三位报告人:潘泉,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委员
报告题目:大数据与大数据融合(10:30)
内容简介:大数据产生、概念与特征,大数据研究与挑战,大数据融合的探讨与实践。最后介绍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作者简历:潘泉,工学博士,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保密学院常务副院长,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出版专著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在本领域重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自1991年任教以来,已出站博士后6名,毕业博士50名,硕士85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目标跟踪与识别技术、光谱成像及图像处理、情报监视侦察大规模感知系统大数据分析与综合、无人机和微小卫星空天运动平台导航与控制、网络信息安全和现代保密技术。任国务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委员,全国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作组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信息融合学会(ISIF)会员、IEEE 会员,总装备部和空军相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机载武器试验与鉴定专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