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喜报 | 自动化学院黎育朋博士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编辑:黄兰华时间:2023-08-30点击数: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奖结果揭晓,本次评选活动以“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为主题,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品行优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榜样。经各高校推荐、省级初评、全国评审等环节,自动化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黎育朋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黎育朋,中共党员,自动化学院2019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他致力于地质钻进过程安全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创新提出一系列面向钻进过程监测的智能化理论方法与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2篇,包括控制工程领域内T1期刊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学术特等奖,主持“优秀博士创新基金项目”1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参与开发的钻进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担当作为,做初心使命的践行者

他认真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勇敢“逆行”,冲锋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第一线,负责做好社区出入人员的测温扫码、秩序维护、咨询服务、值班值守工作。


健康码上线后,由于不熟悉智能手机等设备,许多老人使用健康码遇到困难。“小伙子快帮我看看,现在出门去哪里都要健康码,我不懂怎么弄。”“这个码要怎么扫?”在值守期间,“扫码出行”让许多无法熟练使用手机的老人犯了难,他耐心帮助老人注册健康码,熟悉扫码步骤,减少日常不便。2020年11月,他荣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19-2021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青团员”。

上下求索,做技术难题的攻坚者

本科期间,黎育朋对自动化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加入创新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单片机与电子设计技术,带领团队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为踏上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生阶段,在曹卫华教授的指导下,他积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复杂地质钻进过程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当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实际工程难题时,他始终坚持深耕细作,反复试验、反复论证,直至解决研究难题。

在襄阳地热资源勘察项目野外出差时,他发现所构建的智能监测与预警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欠佳。此时正值梅雨季,天气湿热难耐,雨后河水暴涨,野外蚊虫肆虐。为了找出问题症结,他与项目组成员克服高温酷暑,趟过齐膝的道路积水,坚持每天去钻探现场观察司钻操作过程,与司钻工人几十次沟通探讨,深入了解钻进过程监测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一次交流中工人师傅提到:“我们人工判断故障,一般还会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信号出现突变,那么大概率是孔内出了问题。”受此启发,他更新了监测算法,通过提取信号的趋势变化来代替原有的单一样本,最终结果显著提高。

搞科研就是要与困难较真,关关难过关关过。”他深知科研之路道阻且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踏踏实实走过每一步路、跨过每一道坎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笃行致远,做奋斗不息的追梦者

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强调“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深部地质钻进是资源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式,为了保障钻进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黎育朋提出一系列面向地质钻进过程监测的智能化理论方法与技术,开发的钻进过程智能监测系统在实际勘探工程中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钻进过程安全监测水平。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2篇,包括控制工程领域内T1级别期刊CEPIEEE TIIJPC论文5篇和T2级别期刊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部,开发地质钻进过程安全智能预警系统1套并成功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目前,黎育朋主持“优秀博士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荣获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学术特等奖。2021年,他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知名学者认可,受邀担任PSEP3个国际期刊,以及IFACCAC5个知名国际会议的审稿人。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未来,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科研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以创新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通讯员:王向东、黄兰华)


Copyrigh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